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继续加大对困难地区、薄弱环节的教育投入和政策倾斜。5月25日,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郑富芝表示,今年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资金再新增加130亿元,将更多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发布会上,郑富芝部长助理说了啥?
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资金 再新增130亿元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加大对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教育的投入力度,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下面简要向大家介绍两个方面的情况。 ■ 第一,近年来主要做法和成效。 根据中央的部署,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重点是实现了“四个倾斜”。 一是专项倾斜。面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实施了多个重大教育专项,比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薄改计划。在这些计划当中,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 二是分担倾斜。城乡义务教育、学生资助等需要的资金,中央与中西部地区在分担的时候,中央财政都拿大头,比例是对西部8:2,中央拿8,西部拿2,对中部是6:4。 三是因素倾斜。将贫困人口数、贫困发生率这项指标作为中央对地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重要因素。 四是资助倾斜。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资助资金80%左右用于中西部地区。 通过这些“倾斜”政策,使得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明显加强。从2012年到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呈现了“两快一加强”。从区域上看,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增长50%,特别是“三区三州”增长得更快,增长8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幅。从教育阶段看,学前教育增长最快,五年翻了一番。从困难群体上看,学生资助的力度持续加强。2017年全国资助困难学生的经费已经达到1400多亿,五年增长了62%。 ■ 第二,下一步将采取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薄弱状况,比如说困难地区教育基础薄弱、一些教育环节薄弱、还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的实际状况,下一步总体考虑是,首先要用好现有政策,然后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着力解决发展当中的突出问题。今年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资金再新增加130亿元,这些经费将更多地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主要有“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支持教育脱贫攻坚。2018年到2020年,计划增加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70亿元,专项用于“三区三州”的教育发展。 二是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再新增10亿元,重点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是着力增强地方高校综合能力。中央再增加27亿元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和“一省一校”建设,这些资金更多向中西部地方高校倾斜。 四是着力充实乡村教师队伍的力量。今年再新增1万名特岗计划的教师名额,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促进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 五是着力推动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当前要贯彻落实中央刚刚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逐步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记者关心的问题,郑富芝部长助理如何回答的? 薄改计划资金达360亿 优先解决超大班额问题 央视记者:在义务教育阶段,“城市挤、农村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这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方案? 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 在整个义务教育发展过程当中,“城市挤”是一个新的问题,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产生的一个新的问题。“农村弱”是个老的问题,多少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农村教育和城市相比,总体上是比较弱的。这两个问题是制约当前整个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发展不平衡在教育当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因此,下一步必须要下很大的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 “城市挤”,现在突出表现在大班额。大班额的比例非常高、量比较大。根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56人以上的大班额有36.8万个。从比例上看是10%,不是特别的高,但是绝对数很大,有36.8万个。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有8.6万个。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一个班人太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此,中央对这件事非常重视,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指出,要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问题。教育部也明确做了规划,今年年底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要基本消除大班额。 主要的措施就是要研究和调整已有计划资金的使用方向,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8年,薄改计划资金又新增5个亿,这个项目现在已达360亿,这360亿要优先解决超大班额的问题。 关于“农村弱”的问题,刚才讲到,农村教育整体上比较薄弱。在这当中最薄弱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即平时讲的教学点,另一个是乡镇寄宿制学校,就是学生可以寄宿的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弱在哪个地方呢?主要是运行的问题。因为这样的学校规模很小,有的就几十个人、十几个人,按照生均经费拨款,经费总量上不去,因此维持日常运转就很有困难。寄宿制学校的问题主要是办学条件不足,还有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床位不够,在一些地方还有两个床睡三个孩子的现象。从全国面上来看,是基本解决了,但是还有部分边远贫困地区这个问题仍然存在,还没有完全解决。这就是农村弱,整体上弱,但是更弱的是这两个方面。 下一步,关键是要落实已有的公用经费补助政策,重点是落实好两项政策: 一是要督促各地对乡村不足一百人的小规模学校,要按照一百人拨付公用经费,八十人也要按一百人来拨付。 二是督促落实寄宿生年生均200元/人的标准增加公用经费的补助政策。寄宿制学校生均经费再提高两百块钱,按照这样的补助政策,加快去落实。 实际上这样的政策已经有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我们定了一个目标,2018年全部到位。除了落实这两项政策之外,同时要鼓励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两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水平,确保学校更好更正常地运转。 采取超常规措施 专门聚焦“三区三州”教育发展 中国日报社记者:中央已经明确了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未来三年工作的重要目标,“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请问在教育扶贫方面,对做好“三区三州”教育扶贫有哪些具体打算? 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 脱贫攻坚是我们国家当前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三区三州”是整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重点和难点。从教育角度看,“三区三州”教育脱贫问题也是重点,任务还是非常艰巨。因此,教育部去年专门做了一个规划,做了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从教育投入的角度来讲,我们主要是要做好这么几件事。 第一,现有政策要抓落地。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很多,有十多个重大教育项目。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把这些项目实施好,能够用在“三区三州”。下一步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专项倾斜力度。这些项目更多向“三区三州”倾斜,继续加大倾斜力度。这些项目的资金要去做“雪中送炭”的事,不去做“锦上添花”的事,把这些钱用在最困难、最薄弱的地区和环节。二是加大执行力度。指导相关省区,围绕国家脱贫目标,聚焦脱贫重点任务,把现有的政策用好,要落地见效。 第二,新增项目攻难点。当前“三区三州”教育资源仍然比较短缺,刚才讲到,有些地方大班额现象非常突出,办学条件也不足。我们做过调研,仅靠现有的项目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新设一些专项,专门聚焦到“三区三州”,攻克“三区三州”教育发展当中的难点和重点。因此,中央财政已经决定,2018年到2020年,中央财政新增加70亿元,今年先拿30亿,专门支持“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这些钱重点是补短板、强弱项。从使用范围上讲,首先保义务教育,这是脱贫攻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快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提高这两类教育的普及水平,比如要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从项目资金使用内容上,主要解决校舍设施设备、图书、教师培训,特别是因为“三区三州”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还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总的原则是这些资金在“三区三州”的使用,缺什么就去补什么。 第三,强化管理要重绩效。重点要抓好两方面的事:一是抓规划编制。要指导相关省区,全面摸清底数,统筹财力,把规划要编制得非常科学、非常合理。二是抓绩效考核。要建立从中央到省、州、县一个系列的工作推进体制,加强绩效考核,把有限的资金能够花在刀刃上,争取如期实现教育脱贫攻坚的目标。 提升教师待遇 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中新社记者:农村贫困地区的师资一直是师资队伍的薄弱环节,要解决农村师资队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有没有具体的举措,让这个问题更好地得以解决? 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 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这是整个教育发展当中短板当中的最短板,即乡村教师薄弱的问题。刚才也讲到了,突出的表现是,下不去,下去之后也留不住。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区老师的待遇比较低。中央和国务院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关心,高度重视。下一步关键是要怎么去提升教师的待遇,提高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下一步需要综合治理,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件事。 第一,依法保障工资。依据《义务教育法》,根据中央有关规定,要保障教师工资的收入水平,要逐步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个提了多少年了,现在关键是要逐步实现,要落实到教师身上。这里有个口径问题,我们这里的工资收入不是仅仅指基本工资,因为基本工资占整个工资总收入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还包括津补贴、绩效工资。将来我们谈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应该是全口径的工资收入水平,不只是基本工资,这一点必须要说清楚。再有,在发放的时候要做到“两同”,第一同,和公务员工资收入做到同口径发放,公务员工资是什么口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的口径是一样的。第二同,同步发放,公务员什么时候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也什么时候发。 第二,激励促进流动。从2013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教育界的媒体朋友们都很熟悉,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规定,凡是到乡村任教的老师,都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提高吸引力。但是这一政策各地落实得不是很平衡,有的地方落实得比较好,吸引力很强,有大批的城市教师或者新招来的教师到乡村任教。但是也有的地方落实得不是特别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下一步的关键就是一定要把这项非常好的政策落地。这是我们下一步落实这项激励政策、促进流动方面要下大力气解决的一件事。同时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特别是要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的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越到艰苦的地方,越到困难的地方,补助的标准、补助的水平越要高一点,这样才能促进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 第三,特岗充实力量。从2006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特岗计划(教师特殊岗位计划),全省统一招聘教师,送到农村去任教,国家给予工资的补助。2017年,新招聘的特岗教师现在已经分布在全国22个省,将近1000个县,有3万所农村的学校都有特岗教师,切实解决了许多问题,解决了结构性的短缺问题,包括教师素质问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18年,我们想再增加特岗计划1万名,这1万名将重点向“三区三州”这些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目的是促进解决困难地区学校师资短缺以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